癌症疫苗强势出击!胰腺癌、肺癌、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转机
癌症疫苗可以通过调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它的发现为人类攻克癌症这一世纪难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树突细胞疫苗、DNA 疫苗、mRNA疫苗等已经在宫颈癌、头颈癌、黑色素瘤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癌症疫苗可以通过调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它的发现为人类攻克癌症这一世纪难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树突细胞疫苗、DNA 疫苗、mRNA疫苗等已经在宫颈癌、头颈癌、黑色素瘤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国旧金山和中国苏州2024年12月9日 /美通社/ --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01801),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2024)于12月6日-8日在新加坡召开,ESMO ASIA是亚太地区讨论肿瘤学领域重磅突破的领先平台,多项全球及亚太地区的最新科研和临床进展在会上公布。
癌症,这两个字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重量,总是让人心头一紧。大多数人对癌症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晚期难治”、“化疗痛苦”这些片面的印象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某些癌症的恶化速度之快,远远超出常人想象。
随着癌症领域研究的不断推进,神经系统被认为在驱动肿瘤发生进展扮演关键角色。胰腺癌等肿瘤中的神经密度与肿瘤大小、生存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和肿瘤细胞的双向交互作用为肿瘤生长创造了有利的微环境。
2024年12月4日,HER2/HER3双特异性抗体Zenocutuzumab(Zeno)获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在既往全身治疗时或之后疾病进展、神经调节蛋白1融合阳性(NRG1+)的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胰腺癌(PDAC)患者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融合是导致癌细胞生长的罕见的突变,发生在不到1%的实体瘤中。目前,这种基因突变已在非小细胞肺癌、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实体瘤中检测到。NRG1融合阳性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对现有肿瘤标准治疗方案缓解不佳。近日,Merus公司的药物获
一个是Novocure的肿瘤电场疗法开展的PANOVA-3研究,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中,显示出总生存期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延长的3期研究。
胰腺癌 pfs revolution 2024-12-05 11:22 20
12月4日,Merus公司宣布,美国FDA加速批准了Bizengri(zenocutuzumab-zbco)用于治疗携带神经调节蛋白 1 (NRG1) 基因融合的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这是首个适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恶性程度极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在中晚期被发现。伴有肝转移的胰腺癌更是让患者和家属感到绝望。然而,近些年来,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获得不断地进步,许多患者因此获益。近期,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微创肝胆外科通过其一体化的综合诊疗体系,结合快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高致死率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由于PDAC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且对新辅助治疗应答率较低,其预后较差。约1/3的PDAC病例可能出现周围血管组织侵袭,进而发展为交界可切除PDAC(BR-PDAC)或局部晚期PDAC(LA-
胰腺癌 rediscover rediscover国际 2024-12-02 18:31 17
疫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平常接触的卡介苗、乙肝疫苗、HPV疫苗以及新冠疫苗都是预防型疫苗。科学家发现疫苗同样可以通过调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截至目前,癌症疫苗的临床试验覆盖:肺癌、乳腺癌、肝癌、黑色素瘤、宫颈癌、头颈癌、胃癌、膀胱癌、食管癌
疫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平常接触的卡介苗、乙肝疫苗、HPV疫苗以及新冠疫苗都是预防型疫苗。科学家发现疫苗同样可以通过调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截至目前,癌症疫苗的临床试验覆盖:肺癌、乳腺癌、肝癌、黑色素瘤、宫颈癌、头颈癌、胃癌、膀胱癌、食管癌
近20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多个一线治疗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FILFIRINOX、NALIRIFOX等不断涌现;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也逐渐成为胰腺癌的临床主流策略。然而在这成绩的背后,巨额经费资助下研发的新药尚未使
胰腺癌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式,早期血管侵犯是制约完成手术切除的重要因素。对于交界可切除及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联合血管切除可以提高切缘阴性率及改善生存获益,目前指南推荐行静脉切除,但动脉切除尚存争议。本文就目前胰腺手术中涉及的血管侵犯问题及相
11月23日,于保法院士联合美国UCSD马文学教授共同在Cancer Letter发表综述性文章《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微环境和免疫疗法前沿》,并被选入国际研究奖(INTERNATIONAL RESEARCH AWARDS)“最佳研究员奖”。这是于保法院士治癌方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胰腺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第7大癌症相关致死病因,被称为癌中之“王”,其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为9%-11%,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1]。转移性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多集中于一线治疗,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至今仍面临“几乎无药可用”的困境。2022年4月伊
在宁波,36 岁的朱先生在拿到胰腺癌的病理诊断报告时,泪水难以抑制。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年纪尚轻,身体底子自认为不错,平时胃口好且体重长期维持在 200 斤以上,为何会突然被这 “癌中之王” 缠上,而且一发现就已是晚期。无独有偶,40 岁的薛女士也在同一天得到